⌖STORYTELLER SERIES⌖【 Vol.04 捕捉城市微小事物的獵人 —— @motleyhk 】
比起一般國際城市等名銜,本地人或許不太留意香港的垃圾桶。站在旺角登打士街一帶,只相隔一個街口便可以找到一個垃圾桶。它們所給我們的印象可能只停留於「骯髒」、「邋遢」,但在這一片污濁中,一個從事設計的人卻發現當中的美,藉此紀錄城市改變的痕跡,在變化中捉緊當下。
小時候母親為管教在街頭上吵鬧,四處搗亂的Louis,便跟他說:「垃圾桶在跟你說話,叫你不要跑。」,藉此訓誡他。這段記憶一直陪伴着他長大,到修讀高級文憑要應付畢業功課FYP的時候,Louis便回想起這個母親埋下的種子,與朋友提議試一試以垃圾桶為題目,開始紀錄香港街道上的垃圾桶,並於Instagram上開設 @motley_hk 的帳號保存一切。他形容垃圾桶的款式 或是出現的地方、演變過程特別,因此更需要一個人紀錄這些變化。
垃圾桶 ⌖ 兒時回憶 ⌖ FYP
交完功課後,他便繼續營運下去,後來有更多人接觸到 @motley_hk,覺得頗「得意」,便做到現在,經歷3年多。不過,要不斷注意周邊的垃圾桶,也是一件費神的事。FYP完結後,明明能夠可以選擇結束營運,為什麼卻堅持下去? 他便悠然自得地說了以下的句子:「 純粹覺得這件事(紀錄垃圾桶)不是一件很難的事。我腦內有個想像,當一件很無聊的事做一百次的話,那件事便會變得很有趣。打個比喻來說,只得一朵花時,便沒有特別之處。但如果有個地方有一萬朵花的話,其他人便會去拍照。」他說,到現在是一個自娛的心態,然後笑着說「都有少少交功 課」。無論如何,在繁忙的城市中能停下來紀錄毫不顯眼的垃圾桶三年,好像也算是生活中一 種浪漫。
母親埋下他對「垃圾桶」有興趣的種子,也許也在歲月逐漸發芽。問到他最喜歡那個垃圾桶,原以為作為設計學生的他應該喜歡一些較有現代感的垃圾桶,結果他卻說是帳號初創時的青蛙垃圾桶。除了因為住在附近經常看到外,他說這個垃圾桶「幾好笑」,「由小時段開始它已經是這麼污糟,未見它潔淨,就好像反映當地有一些事。我會覺得它是一個生命體,好像這麼多年都坐在這裏,陪着我。」
在掛袋垃圾桶、橙色垃圾桶前,香港是採用紫色垃圾桶。三者之中,他說他更喜歡紫色垃圾桶 ,因為紫色垃圾桶屬於他的年代,他的時代。所以他特別懷念往昔的紫色垃圾桶,「以往上學的必經路一定會有個紫色垃圾桶,當時經常看到它。但那個垃圾桶早前變成橙色,再近期便已經沒有了。」而埋下種子的母親,現在間中也會拍下垃圾桶照片給他看,甚至到外國旅遊時也 會拍當地的垃圾桶給他。
垃圾桶 ⌖ 城市角落間的不同人和事
在沿路紀錄垃圾桶時,無形中也加深Louis對街頭事物的興趣。他以前都不會留意到一些街頭上的塗鴉,或者是一些電箱、郵箱。但他發現原來是有人會留意這些香港的標記,「我覺得這件事很特別,或者未來可能我不在香港,或者香港變成不是香港這樣,這些標記都很特別,紀錄了這個地方。」他指,垃圾桶附近可以有很多有趣的觀察,例如以前讀書的時候樓下的車站垃圾桶一定有人,因為那些人全部在那裏「煲煙」,像「打邊爐」一樣;或者有時小時候會對著垃圾桶,站到好遠後扔垃圾;或者可能再老一些,有些拾荒者會在垃圾堆內「摷嘢」。不同地區的垃圾桶也會有不同情況,例如港島的垃圾桶會比較好看,金面、亮面等;但到一些較平民的地區,例如石硤尾街市,那裏的垃圾桶便佈滿污漬、很多垃圾。以上種種情形對他來說都十分有趣。
經營 @motley_hk 後,也令他知道原來有這麼多「奇怪」的人留意香港的事。他形容這個帳號令他與一些對城市紀錄有興趣的人有更多聯繫。例如先前他便會與 @vanishing.hongkong (同樣以紀錄消失中的香港地方為主的ig帳唬) 聯絡,對方更替他拍下一些本身快要關閉的商場內的垃圾桶。「當時未知海軍商場要倒閉,看新聞的時候才知道。然後他便傳送照片給我,說已經幫我拍照。」他形容整件事十分窩心,閒時又會交談數句,間中回覆大家的story。
垃圾桶 ⌖ 街頭藝術
⌖ 後記
從一開始被媽媽隨心一句,垃圾桶會「說」不能跑,到後期紀錄垃圾桶成為Louis的功課,再將垃圾桶與街頭藝術融為一體,他卻說不想為此強行賦加任何意義,但認為在紀錄垃圾桶變化的同時,他也不斷成長,感覺很「得意」。
也許是過於熟悉,於是我們不曾留意到身邊的事,直至它們無聲無息地改變,到與自己所認知的有太大出入時,我們才會發現這些不同,還有自己長大的痕跡 。熟悉伴隨着的,是一種安逸。但慶幸的是,會有人注意到這些變化,並將這些碎片紀錄下來,讓我們能夠忙於生活時可一齊擁抱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