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ol.06 若即若離的城市遊人 —— 楊修麟@thepolskatraveller

Shoping List
Logo Relaxed-Fit T-shirt $399
Logo Relaxed-Fit T-shirt $399
Logo Relaxed-Fit T-shirt $399
CART
Saved Items Log in/ Sign up


Vol.06 若即若離的城市遊人 – 楊修麟@thepolskatraveller


經歷疫情三年,不少人選擇移民,城市遊人這個身份對今日的香港人來說應該不太陌生,今期邀請到於各地周遊列國尋找創作靈感,曾於波蘭任藝術治療師,首飾店 The Polska Traveller (@thepolskatraveller) 店主修麟分享: 透過創作飾品,將回憶記低、將文化承傳。有超過一半時間離開香港的生活的他,對於「家」和「根」的概念又是如何:

從實驗與轉變開始


修麟在浸大修讀 Visual Arts 期間,創作大多為雕塑,到現在以金工為主要創作媒介,但他覺得這個轉變「好隨意」,因為是隨著生命裏的不同際遇而走到這裡。早在韓國慶𤋮大學雕塑學系當交換生期間,他已學過一些金工的鑄造技巧,而後來又因海外實習的機會,到波蘭一所自閉症兒童中心當藝術治療師,在遊歷當地期間收集了很多不同物件作為創作素材。集結世界各地的故事、意念、物件,再拼湊出每一件創作,大概就是修麟的生活哲學。

 

修麟形容每次的創作都是「實驗」,但他認為儘管不同媒介的表現方式不一樣,做出來的創作都可以表達相同的東西,反而重點是創作者如何因應想表達的內容靈活變通。

 

經歷疫情三年,「好像將很繁忙的生活定格,有一個喘息空間給大家思考有什麼想做」,反而能夠嘗試更多不同的試驗,他說例如有一對做藍染布創作的朋友焦急地找他造結婚戒指,起初他有點擔心,笑稱「這些東西是一世的吧。」,他雖口裡說不,但還是動起手來。因為那對情侶都非常喜歡藍染藝術,所以即場拆了「藍染盆栽」的布來 Life Casting(實物鑄造),令戒指有著布的觸感,再把它染成紫藍色,為這顆戒指增添一層意義。

 

又例如 Jer(柳應廷)出道的時候,他和修麟一起因應 「物語三部曲」的歌曲(水刑物語、風鈴物語、迴光物語)想出一套三隻的概念戒指設計。由於三首歌曲之間的結尾與前奏是互相連接與配合的,故戒指的凹凸位設計令他們彼此可以互相緊扣,成為一體。

旅行 醞釀靈感的土壤


修麟以前沒有很喜歡香港,他一臉嫌棄地說,這裡所有東西都很快、很迫,疫情前到處也很多遊客,覺得沒有空間容許大家去思考、去創作,每天都按照固有常規生活,集中在現實的事物或工作。「但所有的創作都一定需要醞釀、需要發酵,然後再去實驗。」,

 

為什麼很多人都說要從旅行找靈感,他覺得「或許是打破了每一天固有的一個 routine,可以從陌生的環境中得到新刺激,打開自己的感官去探索。」例如他去旅行時會到訪當地街市、露營行山、到朋友的家裡聊天,而修麟創作的蕾絲系列,靈感就是來自朋友祖母所收集的一些舊蕾絲布料,「所以創作其實不可能計劃,很多靈感都是很即興、機緣巧合而來的。」。

 

但到了疫症期間,修麟對旅遊的定義有新的體會,覺得旅遊不一定如此狹隘,既然不能夠像以前到外國探索,「其實在香港也可以旅遊」,所以他當時就在舖頭所在的西營盤區找靈感,利用一些本土的材料,如藥材、咸竹蜂、涼茶等實物鑄造,創作了中藥材系列的首飾。

創作飾物成回憶的連結


讀 Visual Arts 的修麟覺得 Contemporary Art (當代藝術)和大眾距離很有距離,而且香港人一般沒有空間去創作或擁有相對大型的藝術品。「但首飾這樣東西卻是很intimate(個人化)」,他說,覺得首飾象徵一個人的性格、記憶與經歷,不希望產品只有美觀。「而我們的創作就是由『人』為單位」,希望和顧客一起想出來,連結顧客的故事與他們的創意。

 

有一位顧客提出他寵物蜥蜴脫下的皮來找修麟,實物鑄造成一顆戒指,後來蜥蜴離開人世,戒指就成為那位顧客與它寵物之間的連結,「你是可以直接接觸的,(我認為)這件事的connection是很深的。」,儘管肉身逝去,但仍可戴著屬於他們之間的記憶。


「我覺得這樣的創作是雙向的,而不只是『一買一賣』,這件物件所承載的意義與回憶是真的只專屬你的。」


關於消失

 

在開始創作香港中藥材系列前,修麟認識了店舖附近的一些老鋪檔主同街坊,聽了不少口述的本地歷史,例如西營盤以前是一個碼頭,大部分是填海而成的、來自不同「山頭」的人會在這裡開不同鋪頭,例如潮州人開米舖、而其他是賣鹽、買藥材的等等,他感慨「其實香港的歷史、甚至很多東西都是在慢慢消失」。

 

他覺得自己的產品受顧客歡迎,某程度是因為市場上沒有其他類似的商品,很多都是「mass production」(大量生產)出來的,好像在香港逛不同商場,都是在賣一樣的東西。「但是我覺得到某一個位置,你會覺得厭倦,每天在做一樣的工作,穿一樣的衣服、吃一樣的食物、行一樣的商場。之後大家會想探索些不同的東西、由自己開始出發、拾回自己的文化認同、身份、故事、和自己有連結的物件」。


他參與新加坡Pop Up Store期間,發現當地「一式一樣」的情況比香港更趨嚴重,在不同年代之間出現斷層,例如富藝術價值Peranakan Culture(娘惹文化)、建築、傳統的手工藝等的元素都無法在當地的品牌看到,或透過不同載體得以承傳,只能在博物館等地方看到,令他覺得文化與當地人的距離很遠,「若我們不去做這件事(保留與承傳),就會出現像新加坡般的斷層。若再沒有人做,就真的沒有了」。

 

修麟店舖內放置了一些陳舊的器械、傢俬、首飾枱、金工枱、字粒櫃,他非常認真地說:「一些退了休的師傅,他們的工具就會丟棄,令文化出現斷層,所以我身處這個年代很希望盡量保留這些硬件和技術。」。香港的首飾工業曾經蓬勃一時,至今仍有很多亞洲國家的首飾尺寸的是跟從香港的碼數,但修麟覺得這些工業並沒有在香港完全退化,反而是「翻返嚟」,只是隱藏在香港不同角落,「是由新的設計師、藝術家以一個新的『branding』重新延續 Made in Hong Kong 的技術與產品」

城市的靈魂

 

「一個地方如何變得有趣,一座城市的靈魂其實是應由不同的單位來組成的。」

 

「我很害怕『士紳化』。」,他說,我們會在不同城市看到這個情況,在一個舊區裡開始有新式店舖、咖啡店進駐,然後因租金與成本上漲,慢慢地「趕走」舊舖,令一個區域漸漸失去本來的人文特色。

 

修麟店舖選址於西營盤,是因為他很喜歡它的新舊共存,旁邊一帶都是舊樓,附近有做電油、賣海味的,又有新式咖啡店。透過和當區的鄰舍聊天、遊走不同角落,令他覺得自己能與社區形成連結,在視覺、味覺、聽覺上都可以實在地體驗文化,亦很自然地創造一些融合相關元素的產品。產品以外,店舖亦沿用舊有海味舖的牆身,外面亦安裝了霓虹燈,阿麟希望整個設計配合附近環境。

 

「西營盤是個很好的地方,但最怕有天人們蜂擁而至。一旦變得熱門,就會很快『死亡』。」,修麟以深水埗為例,當區 cafe 潮流來襲,令很多五金舖突然消失,令他大感可惜。「有些空間只要你懂得去保留,你懂得怎去運用,其實舊的東西是應該去保留的。」

 

「你每一個決定、每一次消費,都是在投下一票。」,修麟不希望人們等到一些本地店舖結業的時候,才一窩蜂去打卡,「每天做一些好的選擇,這件事才能繼續去做」。

漂浮的家


正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(Royal College of Art) 修讀Jewellery & Metal首飾碩士課程的修麟,常因旅遊和工作而經常往返外地和香港,對於「家是哪裡?」這個問題,他說每次回到香港當刻都有「回來了」的感覺,但這種感覺卻不限於香港,例如回到經常到訪的新加坡時,他也會有這樣的感覺,在經過一些猶疑與思考後,他得出了一個結論:「現在的我覺得很流動」。

 

他覺得只要在一個地方住一段長時間,便會感受到一種熟悉的狀態,只要隔一會再回到那裡,就會有「回來了」的感覺。「儘管不同地方之間相差一定的物理距離,但去到最後,又有很多東西是很相似的」,他形容遊歷的過程就好像自己拿著「一條匙」,無論到每個地方,終究會找到想接觸的事情和物件,找到和自己相通的東西。

 

近年很多人討論移民,但修麟卻對此有特別的見解,「無論在哪裏,你的心態都可以轉化某處成為你的家,不一定只可以有一處,是可以由不同地方組成」。

 

儘管修麟認為「家」的概念是流動的、是由不同地方拼湊而成,但在身份認同方面,他仍然覺得自己是香港人,「作為香港人,我有這個能力去把它(傳統金工工業)去承傳和轉化,做到的事就希望盡量做。」。

 
「就算你有更多個家,你的根仍然是在這裡。」